迫于環境壓力,一場更為猛烈的無錫無縫管調控風暴即將襲來:利用市場化手段,“有保有壓”來治理行業亂象。
所謂“有保有壓”,即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圍繞已公布的《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》(以下簡稱《規范條件》)采取不同措施:對于不符合規范的企業,將運用差別電價、嚴控信貸、監管部門查處、考核問責等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,逐步壓縮其生存空間,最終迫其退出市場;而對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,支持其開展兼并重組、淘汰落后產能、技術改造、節能減排等結構調整工作,并給予一定的政策獎勵和信貸支持。
特別是新形勢下國家對環保非常重視。這意味著重污染鋼鐵行業在未來幾年是更重要的矛頭指向。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對《中國產經新聞》記者分析道。
無錫無縫管在2012年10月《規范條件》修訂版正式實施半年后的前幾日,工信部初審了71家申報企業,公示了第一批符合《規范條件》的45家企業名單。據悉,工信部還將開展后續的申報和公示工作,力爭到“十二五”末,將80%左右的現有鋼鐵產能納入到《規范條件》中。
無錫無縫管市場化手段實施后的效果如何,張琳笑了笑說,如果這些措施能夠落實的話,一定會對鋼企影響很大,尤其是在鋼企虧損面大、利潤低的情況下。差別電價將提高鋼企的生產成本,這相當于是采取倒逼機制逼著一些小鋼企關停落后產能。
根據中鋼協的數據,2012年,全國重點大中型無縫管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0.04%,從無錫無縫管來看,基本上全行業都處于虧損。中鋼協副會長劉振江指出,2013年一季度情況并沒有改觀,企業經營狀況一個月不如一個月,鋼產量增加過快是主因。
雖然早在多年前,我國就建立了嚴格的鋼鐵項目國家審批制度,核準權統一上收至國家發改委。但鋼鐵產能不僅沒有控制,反而陷入了越淘汰越擴能的怪圈!笆濉币詠恚覈撹F產能持續快速增長,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鋼鐵產量比上一個5年增長了2.75億噸,增幅達80%,至2010年已占全球鋼產量的44%。每年各省都能完成分配的任務,但對于新增的產能卻沒有具體的數據報出。各省新增的產能和淘汰的產能多少涉及到地方保護,加之很多行政化的手段都很難鑒定。比如排污達不達標,涉及到很多東西。張琳說。
現在,地方小鋼企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又不斷加碼上更大的產能,而地方政府對此也是睜只眼閉只眼。因為關停大量的小鋼企不僅會減少稅收、影響地方就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,更會影響到當地GDP的增長以及其官員的升遷。(無錫魯盛特鋼有限公司主營:無錫鋼管、無錫無縫管、江蘇無縫管、精密無縫管、精密光亮管、大口徑無縫管、小口徑無縫管、后你鋼管、薄壁鋼管、大口徑厚壁無縫管、小口徑薄壁無縫管)
|